防控不掉线,治理不打折!看看各区如何“双管齐下”
随着疫情防控日益常态化
各区党组织
将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点对点 面对面
网格管理 条块结合
三级联动 社会动员
全面做好战“疫”持久战
海
淀
区
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强化”,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组织建设
健全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
发挥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针对辖区内驻区单位、重点企业及防控薄弱点、隐患点,压实各单位防控责任。组建督查组,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视频监控等方式对社区(村)进行滚动排查、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街道进行整改。制定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完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等工作方案,组织物业企业向社区报到。
强化网格管理
布局常态化防控工作力量
建立处级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社区(村)、其他人员包楼(院)机制,建立网格长、楼门长、民警、物业人员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人员排查和“敲门”行动。启动“双联系、双报到”应急响应机制,全区692个区属单位党支部与社区(村)党组织“一对一”对接,有序下沉党员干部参与防控,确保工作力量充足。
强化问题导向
优化常态化防控工作举措
针对“12345”热线反映的涉疫问题,充分发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作用,集中协调解决疫情防控诉求,做到“日清日结”。针对普遍性问题,建立身份必问、证件必看、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的“五必”工作法,加强出入口常态化管理。针对民生服务问题,指导各社区和商务楼宇加强出入证分类管理,推动“无接触式”购物,制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住房租赁企业进入社区有序开展业务的指引,把符合条件人员纳入社区防控工作体系。
强化宣传培训
做好常态化防控思想准备
通过媒体平台持续发布防控相关动态,引导树立健康卫生理念。依托“红色海淀”微信公众号,举办“中关村红色大讲堂——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系列讲座”,面向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常态化防控指导,建立每日问题收集答复制度,对反映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建立工作每日提示制度,及时传达防控新要求,防止工作懈怠。
顺
义
区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顺义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突显成效,各方资源和力量得到有效运用,织密了疫情防控网络。
统筹资源力量
形成社区共治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整合动员“两新”组织、辖区单位、物业、老党员、志愿者、社区民警、在职党员等各方力量,形成各方面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网格管理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通过社区党组织引领,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开展“敲门”“寻灯”“查水表”等行动,充分发挥楼门组长、志愿者等网格员在人员摸排、封闭管理、居家保障、便民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网格治理。
依托智慧平台
让科技提升治理水平
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充分运用“门磁”“监控”“人脸识别”“红外测温仪”“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等技防措施,让社区防控更智能更便捷。
发挥物业作用
构筑社区治理“共同体”
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领导,出台实施方案,开展红色物业“3+X”专项行动,推进组织覆盖、结对共建、精准服务,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共同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网。
怀
柔
区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组织引领力、条块治理力、群众自治力、社会动员力“四力融合”机制,推动多方力量相向而行、多元治理融合共促,实现疫情防控与基层社会治理双提升。
健全体系
提升组织引领力
组建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工作专班,区直部门1040名干部火线集结,1564个党组织、3.8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通过“党员干部包村居”“干部包楼”“双报到”等机制下沉各社区(村)。在防控一线成立45个临时党支部,在重要点位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社区防控常态化形势,制定“四个精准”常态化机制指导意见,推进社区防控、治理长效化。
拓宽路径
提升条块治理力
充分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发挥区、街乡、社区(村)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通过“一对一”包楼、包院、包路口等形式,强化区域联防。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统筹街巷长、“小巷管家”“楼门长”、协管员等力量。强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统筹推进物业议事党支部建设,完善三方共治机制,打造全方位覆盖、无死角管控的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格局。将“接诉即办”作为重要抓手,建立“10分钟快速响应、重点疫情诉求双报告、2小时办结、48小时内100%回访”的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身边问题解决。
挖掘潜能
提升群众自治力
坚持全民战“疫”,组织1.2万余名群众参与巡防值守,在全区成立300余支社区(村)文明劝导队,对不当行为进行及时劝导。坚持有事大家议,利用社区议事厅、党群连心室等多种平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制定完善社区公约、村规民约,增强群众对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各项基层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优化机制
提升社会动员力
成立社会组织防疫专班,统筹协调“两新”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志愿者联防联控。深化社会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发动共青团、妇联、工会力量,招募近千名志愿者参与防控,组建青年翻“疫”小分队,协助做好外籍人员疫情宣传和排查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对接服务群众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各自优势,多元化助力社区(村)防控。
推荐阅读